以兴趣为支点,以好奇为起点,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科普有了更多表达。
据媒体报道,抖音近日在北京举办青少年模式媒体开放日。会上,抖音宣布联合科普中国、中科院之声、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技馆、中科院物理所发起青少年科普创作计划,邀请专业科普内容生产机构和个人,创作适合青少年观看的科普视频,共建青少年模式内容池。
当下,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而其在网络中社交学习,寓教于乐是大势所趋。不管技术如何迭代,“内容为王”永远不会过时。抖音此次化大力气共建青少年模式内容池,既是尊重知识的体现,也是着眼于未来,着力为下一代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内容。
优质内容本身自带流量,同时也澎湃着正能量。但有趣有味的科普知识需要“厚积薄发”,也需要把严肃知识趣味化表达呈现。于青少年而言,科普不是板起面孔“咬文嚼字”,也不是正襟危坐滔滔不绝,关键是把知识以他们听得懂,喜欢听的方式传递出去,使之消化吸收。在妙趣横生的环境里学习,科普的知识方能入脑入心。
《2022抖音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抖音高校直播共21103场,场次同比提升46%,观看用户超9500万人。4位诺奖得主、45位院士、近400位教授在抖音传递知识。当知识传递不再仅限于书本和传统课堂,专业内容与公众的距离便藉由这种方式被拉近,进而促进知识普惠。
我们看到,抖音这次联合多个专业科普机构发起的计划,从运营服务上对加入计划的作者进行专属指导,到产品功能上优先开放视频共创、视频合集等新功能,再到流量激励上首期投入过亿流量,指向用更完善的运营机智,实现平台、创作者、青少年三方共赢。
昆虫学家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写到,“知识如同巨大而坚硬的和面缸,进步这种面包就在其中揉拌、发酵。”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为知识的“发酵”提供了各种可能。比如2022年《抖音自然科普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自然科普相关视频累计获赞11亿次,万粉作者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72%,短视频成为自然科普内容的重要传播形式。
相信在多方专业机构参与共建,平台流量加持的情况下,一定可以为青少年创作更多优质内容。从天文到物理,从动植物到生活常识,越来越有营养的科普短视频,走进青少年的视野,做到了“科”,也实现了“普”,继而为他们健康成长“续航充电”。
作者: 陆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