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泉州市科协在市委市政府有关科技创新战略部署指导下,深耕人才“港湾计划”,大力开展柔性引才平台建设,引导我市企事业单位与院士及各领域高端人才开展合作共建及技术项目对接、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培养等产学研用合作,服务泉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助力泉州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后,“泉州科普”集中对泉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优秀案例进行展播,一起关注吧!
方圆建设集团专家工作站典型案例
一、工作站总体情况
方圆建设集团专家工作站由方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福州大学赖志超教授团队共建,共柔性引进专家团队5人。公司为工作站配备科研助手及服务人员5人,已提供科研经费750万元。工作站现有实验室面积230平方米,并依托赖志超教授所在的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相关实验与研究资源,拥有信息提取、鉴定分析、构件研究的实验装备,已开展开孔组合剪力墙的设计与制造应用项目的研发工作。工作站的建成运行充分发挥了方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赖志超教授团队各自资源优势,促进高层次产学研合作,实现公司装配式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泉州建筑产业发展。
二、领衔专家及其团队简介
(一)领衔专家
赖志超,福州大学土木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获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福建省青年科技奖,现任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担任多个国际知名SCI期刊的审稿人,长期致力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参编3部美国国家规范,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
(二)专家团队成员
专家团队成员包括张超副研究员,王莹副研究员,李栋副研究员和杨晓强副研究员,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项目共计20余项,在复合钢、超高性能混凝土及高性能组合结构等领域已开展了系列研究,涉及材料本构、构件静动态力学特性以及体系抗震、抗风、抗冲击爆炸性能;致力于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等建筑工业化发展研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了智能监测运维系统,应用于福建省多座跨江大桥和大型体育场馆。
三、主要合作方式
(一)需求导向,强化保障
自建站以来,通过企业提需求,专家来攻关的合作模式,使专家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化,双方共同商定研究方向、科研课题,策划企业未来产品技术研发方向。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司在软硬件条件方面大力投入,建站前就投入750万元资金作为科研经费,并建设面积230平方米的实验室,配备信息提取、坚定分析、构件研究的实验装备,提供了不少于100万元的经费供专家团队进行技术研究开发。公司还为专家提供了约50平方米的固定办公场所及办公配套设备,为进站工作的专家工作人员提供食宿等相关便利条件。
(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工作站主要依托于赖志超教授所在单位福州大学优势学科——土木工程的优势资源,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借助福州大学“工程结构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土木工程防震减灾信息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优势资源,目前正在福州大学开展装配整体式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的相关力学试验,并且围绕该技术在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方圆豪山研发基地搭建实验大楼。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一个良好运行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解决公司发展中的技术瓶颈,提高公司的科研水平,为公司打造强而有力的发展引擎。
专家团队做技术交流
四、取得成效成果
专家团队在做构件试验
文章来源:泉州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