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公司  企业  服务  未来  行业  政策  设备  基金 

同步微课|部编版3~6年级下册第10课(含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日期:2024-10-26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22pru.gawce.com/news/8602.html
核心提示:  根据教育部文件,今年春季,全国中小学继续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了帮助孩子们学好新教材,语文汇推出“统编教材同步课文微

  根据教育部文件,今年春季,全国中小学继续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了帮助孩子们学好新教材,语文汇推出“统编教材同步课文微课”,希望对老师教学和孩子学习有帮助。

  三年级下第三单元

  第10课

  

  

  

  知识点

  课文分析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从此,纸的产量大增。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2、3、4自然段是重点,讲述的是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歌颂我们祖先的功绩。

  我会写:

  术shù(算术、术语、武术)

  伟wěi(伟大、雄伟、伟人)

  录lù(录取、录音、录用)

  册cè(上册、史册、纪念册)

  保bǎo(保护、保存、保证)

  存cún(存心、存在、存钱)

  约yuē(约会、大约、节约)

  验yàn(验算、验血、经验)

  阿ā(阿姨、阿爸、阿婆)

  欧ōu(欧洲、姓欧、欧元)

  洲zhōu(亚洲、非洲、大洋洲)

  社shè(社会、报社、社团)

  必会词语:

  造纸术、伟大、文字、记录、青铜器、保存、

  方便、 学问、轻便、盛放、西汉、大约、东汉、

  吸收、经验、树皮、破布、原料、切断、价格、

  满足、朝鲜、半岛、日本、阿拉伯、欧洲、社会、

  进步、文化、影响

  累:lèi(累坏)lěi(积累)léi(果实累累)

  鲜:xiān(鲜花)xiǎn(朝鲜)

  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

  笨重—沉重 轻便 —简便 粗糙 — 粗陋

  吸收—吸取 改进—改善 促进—推动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文明—野蛮 贡献 —索取 笨重 —轻巧

  粗糙—光滑 促进—阻止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普及:普遍推广,使大众化。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传承:传授和继承。

  促进:促使前进;推动使发展。

  词语拓展

  ( 形容知识渊博的词语 )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

  满腹经纶 才华横溢 博览群书 博古通今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

  2.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那些可以写字的事物有什么特点?

  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和木片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篾席上的薄片产量太小;麻纸粗糙不便书写。

  3.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写这段有什么作用?

  这段写的是纸发明前人们记录、阅读、携带、保存文字的不便,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在“纸”上的探索不断,也使得纸的发明显得非常迫切,正是因为这些探索使得后来的纸的发明水到渠成。也与后文“……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呼应,为后面蔡伦改进造纸术做好的了铺垫。

  4.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搬运和保存也方便,蔡伦真聪明……

  5.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我国的造纸术传到朝鲜,朝鲜的人们会说些什么?

  中国人太伟大了,竟然用这么容易找到的便宜材料做出这么实用的纸来,以后我们写东西、阅读、搬运、保存再也不发愁了。

  第一部分(1自然段):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总)

  第二部分(2~4自然段):纸的发明过程。(分)

  第三部分(5自然段):造纸术影响了全世界。(总)

  本课记叙了中国造纸术的发明过程、传播及影响,通过不同时期文字承载物的变化以及造纸术从诞生到改进的过程,叙述了造纸术的优势,赞颂了蔡伦等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阐明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体现了民族自豪感。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图表。

  

  2.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因为原有的龟甲、竹片、帛、麻纸等书写工具都有一定的缺点,而用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而且轻便好用,所以就传承下来了。

  

  

  

  

  

  

  

  

  

  

  

  

  

  

  

  

  

  

  

  

  

  

  

  

  

  

  

  

  

  

  

  

  

  

  

  

  

  

  

  

  

  

  

  

  

  

  

  

  

  

  

  

  一、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创(chànɡ chuànɡ) 蔡(cài chài) 伦(lún nún)

  册(cè chè) 洲(zōu zhōu) 录(lù lǜ)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恰当的动词。

  ( )文字 ( )发展

  ( )在水里 ( )造纸术

  ( )经验 ( )欧洲

  三、重点段落品析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用波浪线画出蔡伦的造纸过程的句子。

  2.用“ ”画出蔡伦的造纸术为什么被传承下来的原因的语句。

  3.用“既……又……”造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习了本课,你想对蔡伦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创(chuànɡ) 蔡(cài) 伦(lún) 册(cè) 洲(zhōu) 录(lù)

  二、

  (创造)文字 (促进)发展

  (浸)在水里 (改进)造纸术

  (积累)经验 (传到)欧洲

  三、

  1.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2.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3.这件衣服穿在身上既漂亮又舒适。

  四、

  蔡伦,你真了不起,为祖国争光,为世界人们造福。我要向你学习,长大学会发明创造。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四年级下第三单元

  第10课

  

  

  知识点

  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艾青先生的名诗《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作者介绍:

  艾青 (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艾青诗选》《归来的歌》《北方》《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艾青诗选》等。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我会写:

  瓶:花瓶 酒瓶 水瓶 瓶颈 守口如瓶

  挤:拥挤 排挤 挤牙膏 挤牛奶 挤眉弄眼

  叉:交叉 叉鱼 鱼叉 铁叉 叉烧 叉车

  挥:指挥 挥动 挥霍 大笔一挥 挥汗如雨

  形近字:

  挤(拥挤)济(人才济济) 叉(交叉)杈(树杈)

  挥(挥手)辉(光辉)

  倒:dào倒车dǎo摔倒

  重:chóng重复zhòng重要

  叉:chā交叉chǎ叉着腿chà劈叉

  集中——分散 整齐——杂乱

  【出奇】特别;不平常。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交叉】不同事物有部分相同,重合。

  【指挥】发令调度。

  【节拍】音乐中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的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是衡量节奏的单位。

  课内词语:

  墨绿 嫩绿 集中 交叉 教练 指挥

  整齐 节拍

  句子赏析

  1.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美丽的春色”比作“打翻了的绿色的魔墨水瓶”。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省略,意思是:这么美丽的春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自己去想吧!

  2.到哪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的出奇。

  “出奇”的意思是这种绿色特别不寻常,颜色特别丰富。这句话列举了六种颜色,省略号表示省略,意思是还有很多绿色就不一一列举了。

  看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等绿色,这些绿色的特点是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3.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这是个比喻句,作者把“所有的绿色景物在微风吹拂下摆动”比作“舞蹈教练在指挥学员跳舞”,省略号表示省略,意思是这般景象都快没办法比喻了。

  这句话吧 “风中的景物在微风吹拂下摆动”比作“舞蹈教练在指挥学员跳舞”,写了一阵风吹过,绿色的景物随风而动,整齐,灵动,充满生机的景象。

  第一部分(1~3):写世界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绿。

  第二部分(4~5):写绿色聚集重叠的静姿和动态。

  这首诗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 春天到处都是绿色的情景,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绿”的喜爱和赞美,对春天、生活、生命的热爱。

  1、 诗中呈现了哪些绿色,有什么特点?

  这些绿色的特点是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2、想象这些绿色集中在一起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场春雨润醒了小草,田野里小草破土而出,远远望去一片嫩绿;润绿了杨柳,杨柳摆动着腰肢,随风舞蹈。润动了河水,碧绿的河水,犹如一面绿色的大镜子,倒影出我们的笑脸,倒映这两岸的翠柳。一阵清风吹过,笑脸没了,翠柳的身姿也凌乱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诗人笔下的“绿”是春天的树叶、小草等,一阵风吹来,它们随风飘动,仿佛舞者在跳舞,跳出有节奏的舞蹈。

  3.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

  宗璞对西湖的“绿”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将绿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譬如“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可视、可感、可触,且层次丰富,气氛浓郁。

  

  

  

  

  

  

  

  

  

  

  

  

  

  

  

  

  

  

  

  

  

  

  

  

  

  

  

  

  

  

  

  

  

  

  

  

  

  

  

  

  

  

  

  

  

  

  

  

  

  

  

  一、辨字组词。

  蹈( ) 练( ) 叉( ) 按( )

  稻( ) 炼( ) 又( ) 案(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交叉( ) 节拍( )整齐( )飘动( )

  重叠( ) 指挥( )集中( )出奇( )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缩句)

  2.所有的绿被春天集中在一起。(改为把字句)

  四、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nèn)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huī),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按要求写词语。

  (1)从文中摘抄出表示“绿”的词语。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2)再仿写两种绿。

  橄榄绿 __________绿  __________绿

  2.春天的世界“到处都是绿的”,你能说说“到处”是哪些地方吗?(至少写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的“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A.红、绿、蓝中的绿颜色 B.绿色的墨水瓶 C.生命的颜色,生命的象征

  4.仿照诗歌的第3小节写几句话。

  五、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在一起的情景吗?选择一处写一写。

  一、蹈(舞蹈) 练(练习) 叉(交叉) 按(按照)

  稻(稻田) 炼(锤炼) 又(又是) 案(答案)

  二、交叉(交织) 节拍(节奏)整齐(划一)飘动(飘荡)

  重叠(重复) 指挥(指示)集中(会和)出奇(稀奇)

  三、1.绿飘动。

  2.春天把所有的绿集中在一起。

  四、1.(1)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2)苹果绿;草绿 2.河畔是绿的,山坡是绿的,田野里也是绿的…… 3.C4.草儿是绿的,柳儿是绿的,大地是绿的,天空也是绿的。

  五、春天到了,到处都是绿色的,到处都是春光明媚的景象。翠绿的柳树抽出了细细的柳丝,上面缀洁了浅绿色的嫩叶;小草展开淡绿色的叶子,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嫩绿的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

  五年级下第四单元

  第10课

  

  

  

  知识点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这篇课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人物介绍: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毛岸英(1922一1950) 湖南湘漳人,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我会写:

  彭:彭泽 彭郎 彭薄 彭涓 彭月

  拟: 模拟 拟定 摹拟 虚拟 拟人 比拟

  谋:参谋 筹谋 合谋 计谋 密谋 谋划

  瑞:祥瑞 瑞雪 瑞雪兆丰年 瑞士

  损:损坏 破损 损失 缺损 损人利己

  锻:锻炼 锻件 锻工 锻打 锤锻

  炼:锻炼 炼钢 磨炼 炼字 真金不怕火炼

  眷:眷恋 眷念 眷顾 亲眷 家眷 女眷

  赴:奔赴 赴宴 赴任 赴死 赴汤蹈火

  搞:搞鬼 搞定 搞清楚 搞工作 搞不懂

  殊:特殊 殊荣 悬殊 殊途同归 殊死搏斗

  尊:尊重 令尊 尊敬 自尊 尊师

  签:签字 签名 书签 标签 竹签 牙签

  革:改革 皮革 变革 革新 革职 革除

  形近字:

  泽(润泽)择(选择) 拟(比拟)似(相似)

  瑞(祥瑞)面(端正) 炼(锻炼)练(练习)

  搞(搞定)稿(草稿) 殊(特殊)珠(珍珠)

  鲜:xiǎn鲜有 xiān新鲜

  禁:jīn禁不住 jìn禁止

  心爱——疼爱 悲痛——悲伤

  眷恋——留恋 特殊——特别

  黯然——沮丧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心爱——痛恨 分离——团聚

  紧锁——舒展 悲痛——欢快

  繁忙——轻松 情不自禁——无动于衷

  【拟定】起草制定。

  【倾注】(感情、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本课指毛泽东的爱倾注在毛岸英身上。

  【锻炼】通过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和工作实践,使觉悟、工作能力等提高。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深切地留恋。

  【奔赴】奔向(一定目的地)。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形容沉思不语的样子。

  课内词语:

  拟定 参谋 损失 锻炼 情不自禁 慰问

  春恋 奔赴 繁忙 特殊 尊重 签字 下意识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记录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还可以听到这位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老年丧子谁不哀痛!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得苍白无力,以这句话收笔,留给我们深深的震撼: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第一部分(1~4):写毛泽东收到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电报后极度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5~10):写了毛泽东强忍悲痛,做出将岸英安葬在朝鲜的决定。

  本文主要写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壮烈牺牲,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关于毛岸英同志牺牲消息的电报,以及毛主席看到电报后的悲痛之状。

  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毛主席面临儿子遗体的安葬问题,艰难抉择,最终作出将儿子安葬在朝鲜的决定。

  二、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这是对主席的动作描写,已经热了几次的饭菜,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虽然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喊,没有泪流满面,可是痛苦已将他的心狠狠吞噬,他用无声的肢体语言传递着那份心似刀割般的痛,这深刻揭示了主席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2、“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这是毛主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喃喃”这里指主席心里难受,不停地小声地自言自语。这个细节描写,真实地刻画了主席内心的极度悲痛,表达了主席对儿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3、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强忍”的意思是强迫忍住。“眷恋”指主席对岸英的深切地留恋。

  这是主席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还是留在朝鲜? 对主席来说诗歌非常艰难的抉择,“强忍”“眷恋”写出了主席两难选择时的矛盾和无限哀伤。

  4、 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这种他很快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这是毛主席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就让我见见遗体吧!”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父子情深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袒露无遗。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孩子相见,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苦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5、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放在上面。

  这是毛主席的神态和动作描写。毛泽东收到了两封意愿截然不同的电报,经过痛苦的抉择,主席决定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黯然”是本文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想到无法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又怎能不黯然神伤?“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内心无比悲痛;另一方面表现毛泽东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身边的同志,故意支开了秘书。“踌躇”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他犹豫不决,因为一签字就意味着父子将永远无法相见,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6、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 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这次怎么会……

  这是毛主席的心理描写。这里写的是毛主席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从中反映出了岸英从小颠沛流离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长时间。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主席多么希望岸英能像前几次一样,平平安安地回到自己的身边! 反问句的运用,突出表现了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心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完全褪去了伟人光环的父亲的形象。

  三、 历史上有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查找资料,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课外拓展: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第二单元

  一、比一比,组词语。

  黯( ) 原( ) 殊( ) 以( )

  暗( ) 愿( ) 株( ) 拟( )

  赴( ) 练( ) 西( ) 著( )

  扑( ) 炼( ) 牺( ) 躇( )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电报  一( )香烟  一( )枕巾

  一( )战斗  一( )卧室  一( )飞机

  一( )分离  一( )父亲 一( )烈士

  三、课文整体梳理来。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请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解释下列词语。

  (1)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黯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句话让我感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1自然段的描写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主席的外貌进行描写。

  B.对主席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C.对主席的神态进行描写。

  D.对主席的动作进行描写。

  5.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四、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自古以来有无数像毛岸英一样的仁人志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请写一两句自己积累的描写或赞美革命烈士的名言或诗句。

  一、黯然 原来 特殊 以后 奔赴 练习 东西 著名

  黑暗 志愿 一株 拟定 扑灭 锻炼 牺牲 踌躇

  二、封 支 条 次 间 架 次 位 位

  三、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2.(1)踌躇:意思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也做思量、考虑的意思。

  (2)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3.爱子牺牲,毛主席无比悲痛,他艰难地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决定,更体现了他超人的胸怀(意思对即可)

  4.C D

  5.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安葬,就无须考虑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这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四、示例: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六年级下第四单元

  第10课

  

  

  知识点

  我会写:

  络:络纱 络丝 络线 脉络 网络 络绎

  锤:锤打 锤子 铁锤 木锤 千锤百炼

  凿:凿井 开凿 凿子 圆凿 凿壁偷光

  焚:焚香 焚毁 焚烧 忧心如焚 玩火自焚

  似:sì相似 shì似的

  当:dāng当前 dàng适当

  络:luò脉络 lào络子

  骨:gǔ骨头 gū骨碌

  形近字:

  络(网络)洛(洛阳) 锤(锤子)捶(捶打)

  焚(焚烧)婪(贪婪)

  1、 《马诗》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马诗》借马渴望带上金笼头,驰骋千里,抒发自己希望有一个广阔空间,施展抱负,报效国家。

  2、《石灰吟》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

  3、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猛吹,抒发自己坚定顽强的精神。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二、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呢?

  (2)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3)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三、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志向。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表现了作者坚定顽强的精神。

  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马诗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作者介绍: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马诗二十三首》《梦天》《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著有《昌谷集》。

  主题:

  《马诗》通过写骏马希望套上金络脑,任意驰骋,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渴望被重用、建功立业的心情。

  译文:

  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里任意驰骋呢?

  注解:

  ①燕(yān)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鉴赏:

  ①前两句描写了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

  ②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种愤慨之情。

  石灰吟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介绍: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主要作品:《平阳道中》《咏煤炭》《暮春遇雨》 《于忠肃集》等。

  主题: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锤击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常的事。即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注解: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鉴赏:

  ①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②最后一句一语双关,诗人借石灰之口,表达了以身报国的宏伟抱负和绝不向世俗低头、绝不同流合污的坚贞精神。“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第二单元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介绍: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主要作品:《新竹》《山中雪后》《?墨竹图题诗》等。

  主题:

  《竹石》描绘了竹子坚忍、刚直、不屈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刚烈、不屈不挠和 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高风亮节。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注解:

  【任】任凭。

  【尔】你。

  【咬】这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鉴赏: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将竹拟人化,表现出了倔强和坚韧的性格,还显示出了无穷的韵味和奇妙的意境。以“咬”字开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一个“咬”字,一个“定”字写出竹目标之明确,“不放松”写出意志之坚定。

  ② “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东西南北”写恶势力无处不有,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可见竹遭受的打击之大。“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多么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表现出诗人无惧无畏、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同步练习一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 解释重点字词。

  咬:

  坚劲:

  任: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1)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

  (2)C

  (3)用拟人手法,很形象。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同步练习二

  1.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一群小燕(yān yàn)子飞过燕(yān yàn)山山脉,飞向梦想起航的地方。

  (2)战士们锻炼起来劲(jìn jìng)头十足,将来一定是一支劲(jìn jìng)旅。

  2.比一比,组成词语。

  络( ) 捶( ) 凿( ) 焚( )

  洛( ) 锤( ) 函( ) 烫( )

  3.给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排比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4.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何当”的意思是( )。

  A.何时将要 B.什么时候 C.当时

  (2)这两句诗中的“ ”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 ”象征受到了重用,“ ”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 。

  (4)诗句的意思是

  (5)诗句赞美竹子 的精神品格。

  A.无私奉献 B.坚韧顽强 C.硬骨头

  5.比较阅读古诗,选择恰当的诗句填空。

  《马诗》《石灰吟》和《竹石》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远大的志向。但表达的情感却又不同。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是 ;表现诗人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动摇的诗句是 ;表现诗人坚守高洁情操的诗句是 。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石灰吟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诗句 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

  (5)在括号内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 )千锤万凿,( )烈火焚身,( )粉骨碎身,我( )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7.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1)解释词语:

  锋棱:堪:

  (2)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后四句写马的。

  A.精神 B.形态

  (3)分析画线诗句,完成练习。

  这两句诗描写了胡马的 和 。

  其中“ ”一词写出了马的疾驰。 在这两句中, 是静态描写, 是动态描写。

  (4)诗的后四句与李贺的《马诗》中的诗句:, 。都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5)这首诗和李贺的《马诗》在表达方法上的相同点是( )。

  A.比喻的手法 B.托物言志 C.以景写情

  8.结合下图,展开想象,把古诗《竹石》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参考答案

  1.(1)yàn yān (2)jìn jìng

  2.联络 洛阳 捶打 锤子 开凿 信函 焚烧 烫人

  3.(1)B(2)A

  4.(1)B(2)何当 金络脑 踏清秋 (3)千锤百炼(4)千万次捶打至今还非常坚韧,任凭你东南西北风。(5)B

  5. B CA

  6. (1)千锤万凿出深山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 于谦 (2)C(3)要留清白在人间 (4)托物言志 (5)AAAD

  7.(1)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甚至可以 (2)B A(3)动作 两耳 四蹄轻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4)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5)B

  8. 在山上,竹子紧紧咬定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原来是它的根深深扎进石缝中。千万次捶打到今天身骨仍然很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对于它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这竹子好坚强啊,好执着!

  解析:这是把《竹石》改写成一段话的训练。首先要理解古诗句的意思,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并联系作者生活的背景,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资源值得分享,来源语文汇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

  1.扫一扫二维码(本刊公众微信号二维码)

  2.搜索微信号“ywjxtx1978”或公众号“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即可加关注

本文地址:http://www.gawce.com/news/8602.html    阁恬下 http://www.gawce.com/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