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公司  企业  服务  未来  行业  政策  基金  设备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理论(第二课)

   日期:2024-11-03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22pru.gawce.com/news/9289.html
核心提示:  第三个内容  部队训练伤病流行病学  军事训练伤病的发生因素包括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外在因素 系机体以外的各种变量,

  第三个内容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理论(第二课)

  部队训练伤病流行病学

  军事训练伤病的发生因素包括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外在因素 系机体以外的各种变量,包括环境因素(训练场地、设施、器材、 着装)、训练因素(训练时间、强度、方法、保护措施);内在因素 是机体本身内在固有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健康水平、体能水 平、训练情况、受伤史等。

  一、致伤因素

  (一)训练时间

  一次训练持续时间越长,身体越易发生疲劳,因而积累损伤的 可能性越大,训练伤病的发生率也就越高。一般每天训练 7~8 小时以内,训练时间对训练伤病的发生影响较小;当训练时间在 8 小时 以上,则训练伤病发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加班加点、突击训 练是导致军事训练伤病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

  (二)训练强度

  训练伤病的发生率与训练强度呈正比关系,训练强度越大,训 练伤病发生率也越高。在陆军兵种中特种兵训练强度大,训练伤病 发生率高达 50%~60%;而通讯兵、汽车兵训练强度小,训练伤病 发生率在 10%以下。

  (三)训练计划

  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能有效的减少训练伤病发生,脱离本部队、 本地区和参训人员个体实际情况,固守传统落后的训练模式和方法, 是造成训练伤病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

  (四)训练课目的性质和难易程度

  训练伤病的发生与训练课目密切相关。如队列训练和 5 千米越野易 导致下肢应力性骨折,投弹容易使肱骨干骨折,障碍易发生磕碰伤, 战术动作训练多发生踝关节扭伤等。

  (五)训练实施与教学方法

  科学规划、灵活施训、教练方法得当,在训练伤病发生中起非 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循环“从简单到复杂、从小运动量到大运动量, 合理穿插不同训练课目”的原则,同时做好训练前热身、训练后放 松活动等方法,则能明显减少训练伤病的发生。反之,不按科学方 法组织实施、简单粗暴,违反“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训练伤病 会大幅度上升。

  (六)训练保护和医学监督

  对高难度的训练课目和主要致伤环节,应指定安全保护员,实 施对意外失误的战士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卫生人员应深入训练场 巡回监督和随队训练保障,及时发现训练伤病的前兆信号,妥善处 理过度训练及受伤者,建议教练员和训练部门调整训练强度和课目,把危险因素降到最低限度。

  二、个人因素

  在同样的训练条件下,一部分战士受伤,一部分战士安然无恙, 即使在训练强度不高的勤务分队,新兵入伍训练阶段仍有少数人发 生训练伤病,均表明机体个体因素,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差 异构成个体耐受性的差异。

  (一)身体因素

  战士身体素质与训练伤病关系密切,新兵训练伤病发生率高于 老兵,就是因为身体素质不过硬,入伍前缺乏系统的体格锻炼。一 般体质较弱时,肌肉力量和弹性较差,反应迟钝,关节灵活性和稳 定性较差,因而容易受伤。新兵入伍后必须加强体能训练,促进身 体发育,增强身体的抗损伤能力。另外,参训者的心理状态不良, 如睡眠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疲劳,体力下降时,也是 训练伤病易发生的重要因素。

  (二)心理素质

  不良的心理状态是酿成训练损伤的一种基本因素。由焦虑变害 怕所引起的对客观外界新情况感知力低,反应迟钝,遇到稍有变化 情况,可因未曾料及和处理不当而发生损坏事故;由紧张和恐惧心 理导致的感觉和运动能力的不协调,在训练中表现为惊慌失措、自 控能力低、四肢无力、使训练伤危险大为增加。研究表明,情绪不 稳定发生训练伤为情绪稳定的 2.3 倍。通过为期 12 周的现场心理学 干预试验表明,试验组应力性骨折发生率为 11.3%,而对照组为22.0%,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证实,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训练伤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另外,训练过程中战士心情不好,情绪低落,队训练缺乏自觉 性和积极性,思想便不能集中,也兴奋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最容 易受伤。

  (三)训练水平训练水平不高,动作要领掌握不好,易产生错误的技术动作; 而错误的技术动作违反了身体结构、功能特点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 因而极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如投弹造成肋骨干骨折,就是由于投 弹动作的不协调和反向强力肌肉收缩所致。因此,在训练中勤学巧 练,掌握好训练动作要领,是预防训练伤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此外,年龄、性别、种族、解剖结构、既往史、外伤史等都与 训练伤病发生率有关。

  三、环境因素

  主要为训练环境与训练管理。包括训练场地,特殊环境,设备 安全,训练方式是否符合循序渐进、区别对待,训练的时间、频数、 准备活动、保护措施等。

  (一)训练场地、器材、设施

  训练场地坚硬、有碎石和杂物,单、双杠周围用砖石镶边,木 马前方无软垫,以及训练前不检查训练器材的牢固性等,都会导致 训练伤多发。

  (二)特殊气候环境

  1、热环境:在炎热环境下进行训练,机体散热加快,水盐丢失 增加,继而使血液浓缩,黏稠度增高,导致心输出量减少,高温使 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减弱,抑制过程占优势,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协调性降低及疲劳,是发生训练伤病的危险气候。

  2、寒冷环境:在低温环境中训练,暴露于体外的器官、组织血 管收缩,使血流量减少,局部温度低下,影响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敏 性,体力也随温度下降而逐步下降,肢体末端特别是手指和足趾, 因血液供应不足及局部温度过低而引起寒冷损伤。当皮肤温度降至 15~22 摄氏度时,手的技巧性活动就会降低,皮温降至 8 摄氏度以 下,触觉灵敏度严重减弱。当手的灵活性降低时,事故发生率便会 增加。因此,在低温环境下训练,手、足和全身保暖,对降低损伤 维持训练效率都会 起到良好的作用。

  3、高原环境:主要的特点是氧分压低,缺氧使神经系统处于抑 制状态,心血管代偿增加,呼吸困难,劳动效率明显下降,容易发 生疲劳,也会使训练损伤增多。

  4、濒海训练:濒海训练时,天气炎热,身体暴露,缺少防护, 较长时间受阳光照射,易发生日晒伤。训练海域不洁时,海蜇、海 蛇、毒鱼、有害昆虫等可作用于人体,加之卫生条件差,故各种伤 病不时发生。

  (三)服装

  服装的舒适性,直接影响穿着者的感觉和作业能力的发挥。穿 着不舒适,将会加剧疲劳,增大热负荷,降低机体耐力,发生训练 伤病。如野营拉练时穿着新内裤会使大腿内侧发生摩擦伤,穿新袜 子和过小的鞋会发生脚泡等。所以,应当根据天气、训练课目、训 练强度,合理着装。

  第四个内容 部队训练伤病防治原则

  第一节 训练伤病治疗原则

  部队训练伤病的损伤程度,因受伤部位、伤史长短、致伤因素 各不相同,难以预测。在治疗上主张“急性损伤兼顾治疗,慢性损 伤循环治疗,多发损伤重点治疗,复合损伤兼顾治疗”的处理原则。 在具体救治过程中要注意解除致伤因素,做好受伤部位的早期处理, 妥善处理合并伤,防止并发症的出现,降低致残率。

  一、骨、关节损伤

  (一)急救

  急救的目的在于用简捷而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保护患肢,使 其能安全而迅速地运送至附近体系医院,以便获得妥善的治疗。

  1、一般处理:凡可疑骨折的病人均应按骨折处理。

  (1)一切动作要谨慎、轻柔稳妥。首先抢救生命,如病人处于 休克状态,应积极抗休克,有条件时输血、输液,注意保暖。

  (2)对有颅脑复合伤而处于昏迷中的伤员,应注意保持呼吸道 畅通,不必脱去闭合性骨折病人的衣服、鞋袜等,以免过多搬动患 肢,增加疼痛。若患肢肿胀较剧,可剪开衣袖或裤管。

  (3)闭合性骨折有穿破皮肤,损伤血管、神经的危险时,应尽 量消除显著的移位,然后用夹板固定。

  2、创口包扎:绝大多数的创口出血,用绷带加压包扎后即可止 血,或用较清洁的布类包扎。对大血管出血应用止血带止血,并记 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若骨折端已戳出创口并已污染,办未压 迫血管神经时,不能立即复位,以免将污物带进创口深处,可待清 创术将骨折端清理后,再行复位。如果在包扎创口时骨折端自行滑 回创口内,则送伤员到医院后,务必向接诊医生说明。

  3、妥善固定:骨折急救处理最重要的环节是用妥善的方法固定, 如畸形明显,可采用稍加牵引患肢的方法,在不增加伤病痛苦的基 础上纠正部分畸形,以便妥善固定。

  4、迅速后送:伤员经妥善固定后,应迅速送往医院。

  (二)骨折的治疗原则

  四肢骨、关节损伤后丧失了稳定的支架、枢纽和平衡的肌肉动 力,不能保证正常的活动,因此骨折的正确治疗,对恢复肢体功能 是十分重要的。其治疗原则包括复位、制动固定、功能锻炼三个方 面。一般军事训练所致的骨关节损伤多为闭合损伤,开放损伤教少 见。但后者一旦发生,应尽早积极进行处理,其原则是:全身情况 的正确判断与术前准备、彻底的清创、创面闭合方式的选择、骨折 外固定的掌握应用、多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等。

  (三)关节脱位的治疗原则

  关节脱位多由创伤引起,在军事训练中以肩关节为多见,其次 为肘关节、髋关节。新鲜关节脱位的治疗原则,应尽早实行手法复位妥善固定。一般不需麻醉即可完成,如现场复位有困难,则不必 勉强,可简单固定,尽快后送。

  二、软组织损伤与炎症

  (一)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原则

  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基本原则是按照不同的病理过程进行早期处 理,早期进行止血,减少肿胀,晚期是消除炎症及瘢痕形成,防止 韧带及肌肉挛缩。必须强调早期诊断,因为在早期特别是在创伤的 即刻,伤口部位尚未肿胀,反射性的肌肉松弛及感觉神经的传导暂 停使疼痛感觉较轻,所以此时诊断较易。一旦肿胀、疼痛或肌肉发 生挛缩,则检查困难,常需在麻醉后才能取得满意的检查效果。 早期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疼痛,防止肿胀和炎症,防止进一步损伤。 应采取以下综合治疗方案:

  1、休息:休息是软组织损伤治疗的首要措施,对严重损伤者, 不仅需要立即休息防止加重损伤,而且需要几天乃至几周的完全休 息使创伤得到愈合;轻症急性损伤休息措施可灵活掌握,有时只需 减轻训练强度、训练持续时间和训练频率,只要活动不疼就可以恢 复锻炼。

  2、冷敷:冷敷的目的是减轻肿胀、出血、炎症和疼痛。冷敷的 作用是使局部血管收缩,限制出血和体液的渗出,减慢神经的传导 速度从而减轻疼痛,减轻肌肉挛缩。

  3、压迫:其作用是减轻肿胀和出血。方法:弹性绷带或套筒包 裹,也可与冷敷一起使用。

  4、抬高患肢:其作用是减少伤部的血流与压力。热敷的好处是 可减轻伤后肌肉、关节僵硬。但急性损伤肿胀、持续出血期不宜采 用。

  5、热敷:是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常用的治疗方法。热敷的好处是 可减轻伤后肌肉、关节僵硬。但急性损伤肿胀、持续出血其不宜采 用。

  6、抗炎镇痛:是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有助 于减慢炎症过程,还有良好的镇痛作用。阿司匹林类药物会减弱血 凝,故不主张使用。

  7、恢复期功能锻炼:对创伤愈合十分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创伤 部渗出液吸收,并且可以保持机体神经及肌肉的紧张度,保持在训 练中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以及各个器官与系统的反射性联系。 同时创伤在运动中愈合更有利于功能的恢复,对降低致残率和提高 复训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软组织炎症的治疗原则

  与软组织慢性损伤或劳损的治疗原则相同,症状较重或活动期 应予以停训休息,然后进行理疗、轻手法按摩及应用药物等进行对 症处理。

  (三)训练性腰痛的治疗原则

  训练性腰痛不是疾病名称,而是一个综合征候群。疼痛的病理 基础往往是在脊椎以外。疼痛的原因是各方面的损伤引起的下腰痛, 主要为肌、筋膜源性。其治疗原则主要为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治疗。

  1、非手术方法:一般按疼痛治疗学的原则对症治疗,对非手术 治疗无效或顽固性疼痛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可采用局部筋膜软组织剥离或切除,严重者还可 采取脊神经后支切断术等。

  三、训练性疾病

  (一)预防性治疗原则

  军事训练环境受气候、地理条件、水源、食物等方面因素的影 响较大,加之不同军兵种训练内容及强度的不同,常会使参训者发 生不同器官系统的军事训练性疾病,而且具有群发性、突发性和流 行病学特点,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腹泻及多种传染病等。故在军 事训练过程中,强调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预防性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二)病因治疗

  绝大多数的训练性疾病是功能性的,一般均没有重要脏器的器 质性病理改变,大多是因少数参训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对训练环境、 内容及强度适应不良或整个身心适应不良所造成的,故应从病因入 手进行适应训练环境的身心治疗。通过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及强度、 因人而异实施训练、强化自我调控意识,大部分功能性训练病如训 练性腹痛、胃及内脏下垂、运动性血尿、低血糖症、贫血等,均可 不“治”而愈。

  (三)特异性治疗原则

  对已发生的器质性损害的训练性疾病(如诱发的心肌炎、肺炎 等),应尽快的进行内科专科的针对性治疗。训练中出现的疾病在早 期往往容易被忽视,当重要脏器损害至一定程度,治疗则较为困难。

  第二节 训练伤病综合预防措施

  预防训练损伤及疾病的发生是我们工作的目的。由于训练伤病 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内在和外在致伤危险因素,目前很难针对某一具 体伤病提出准确的预防措施,故总体性预防原则的制定仍然是十分 重要的。

  一、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是预防训练伤病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训练计划的制定必须按照军事训练条例和军事训练大纲的要求,在 完成规定的军事训练任务的前提下,既保证训练质量的达标,又要 最大限度的降低训练伤病发生率,既要保护广大官兵的爱军习武热 情,又要考虑人体生理心理的适应及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训练计划, 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训练中容易致伤的内外因素,从而降低训练伤 病的发生率,而且还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训练质量和效果。

  二、科学组织训练

  (一)提倡循环训练法

  即在“循环中体现渐进”的原则,强调在单位时间(每日或每 周)内,根据训练课目负荷的大小及特点,按照强度大-小-大, 下肢运动-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室外操课-室内授课-室外操课 的循环变化规律,进行统筹安排,穿插进行。一般以每日为小循环, 每周为大循环,单位循环量可精确到每 2 小时。

  (二)坚持计划训练

  一般应严格按上级军事训练大纲的规定进行训练和定期考核, 不宜搞突击达标或考核。遇到必须突击验收考核情况时,应在尽可 能科学合理安排训练、考核计划的同时:1做好考核前的动员工作; 2加强卫生监督;3加强考核前和考核中的安全防护。

  (三)强调训练前的热身和训练后的放松运动

  训练或考核前的热身运动(即准备活动)和其后的肌肉放松活 动必须充分。

  训练前 10~15 分钟的热身活动是为了更好的完成训练任务而 进行的适应性准备,它是预防损伤,提高训练效率的重要措施。

  训练后 10~15 分钟的放松运动是在某项目训练结束后肌肉与 关节的调整阶段,也是单位时间内整个训练结束后放松恢复阶段, 它有利于机体从训练时的紧张状态逐步恢复到训练前水平。实际上 是使肌肉关节和各重要器官功能得到迅速恢复和保护。另外,通过 训练后的放松运动,可以有效的减轻疲劳程度,更好的进入休息状 态。

  (四)保证足够的睡眠

  训练期间应保证参训人员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6 小时以 上)。人体疲劳后的转归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是得到良好的休息, 疲劳消除,工作能力得以恢复;二是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及时充分 的休息,疲劳积累导致过度疲劳,使训练成绩骤降,同时由于神经 系统技能显著改变而致注意力涣散,在训练中极易发生以外损伤。 预防过度疲劳的发生,除注意全面训练、坚持循序渐进、劳逸结合外,更重要的是遵循训练的卫生学原则,严格生活作息制度,保证 足够的睡眠。

  (五)加强训练场地设施、器材装备管理

  在军事训练计划组织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训练场地、设施、 器材装备的管理,并不断完善和定期维修,如队列训练场地一般应 保持平整、坚实而无杂物,并具有一定湿度;训练器材、障碍物应 放牢固,高低适宜,双杠底座不得暴露;沙坑必须规范,禁止使用 砖石等硬物装饰坑沿,沙子厚度不低于 30 厘米,并保持松软。保持 训练场地设施及器材设备的完好率,对预防训练伤病发生起着不可 忽视的作用。

  三、重视共同训练课目的医学健康保护

  军队医务人员要深入训练场,对共同训练课目中的队列、基本 技术、战术基础及体育训练四个方面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军事训练 伤多发生在这些课目的训练中。如队列训练应特别注意下肢应力性 骨折的发生。投弹等技术训练应充分活动腰部及四肢关节,严格动 作要领,预防因上肢不协调的肌肉暴力收缩所致肱骨干骨折及腰部 扭伤的发生。器械训练应安排好保护员,并突出重点保护,单、双 杠训练,应当先进行上肢力量练习,防止上肢关节扭伤和器械脱手 摔伤。400 米障碍训练应重点做好跳跃矮墙的训练防护,并设保护 员,防止下肢摔伤骨折。5 千米越野训练应在无负荷长跑运动的基 础上进行,循序渐进,灵活掌握,视情调整训练强度,避免连续多 次进行,防止运动过量引起咯血和血尿。

  四、定期进行军事训练伤病防治知识的科普教育

  外军十分重视参训官兵训练伤病防治知识的教育,特别强调教 官训练伤病防治知识水平的提高,我军近几年在这方面已有了长足 的进步。通过教育,可以使参训官兵对常见训练伤病有一定的认识, 以便进一步掌握其发生规律,从中得到防与治的启发,增强在训练 中的防伤及自我保护意识,并形成良好的自防和群防氛围,从而较大程度的降低训练伤病的发生。

  五、健全和加强训练中心理健康保护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新的健康观应运而生。 故在训练中除应注意身体健康的保护之外,还要注意加强训练中的 心理健康保护,以达到对训练伤病最有效的预防。

  (一)重视训练心理卫生监督

  应该加强参训官兵的训练心理卫生监督,进行人格智商等心理 量表测试工作,客观和系统的评价参训群体和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把在训练中可能出现情感性格障碍的个体区别开来,重点进行防护 和医学监督。

  (二)注意训练期间的心理健康保护

  加强军事训练特别是新兵入伍训练阶段的心理健康保护是预防 训练伤病发生的重要环节。按照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 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与训练及良好的社会影响来培养和维护健全的 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个人在训练中建立自信心和自控力,改 善人际关系,使新兵及其他参训者在训练中保持身心健康。对于确 实难于参训的“高危”个体应进行组织调整。

  (三)训练中进行心理学干预

  心理学干预对降低军队总体伤病发生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自基层指挥员中除提高文化素质和水平外,还应加强现代化意识和 心理科学水平,在强化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做好心理工作。

  六、做好军事训练期间的医学监督

  为确保军事训练计划的落实,提高训练质量,减少或避免军事 训练伤的发生,部队的医务人员应十分重视并做好训练中的医学监 督工作。

  (一)做好开训前的健康检查

  对参训群体和个体的身体素质、体能条件尽可能做到正确评估。

  (二)野外训练的医学监督及工作要求对野外训练的营区必须预先进行卫生流行病学侦察,并对有害 因素采取防范措施,尽量避开自然疫源地。

  (三)行军训练中的医学健康保护指导

  行军训练,特别是长距离徒步行军训练的健康配带保护是十分 重要的,行军训练的单兵负荷应适当,个人装备的佩戴应均衡。按 照两头稍慢、中间稍快、步速均匀的原则进行,并控制好行程、速 度、和休息时间。夜间行军时应防止下肢摔伤和扭伤,遇有复杂路 段或险道应派防护哨。夏、冬季行军时应做好防暑、防冻工作。

  (四)训练中危险信号的医学监督

  1、训练中(特别是在开训前 4 周或新兵入伍训练的前 8 周)出 现肢体疼痛是应力性骨折或其他军训伤发生的重要信号,当其发生 率达到参训人员的 20%时,应审核训练计划安排及实施情况,并对 内容、时间、强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2、临近关节部位的肌肉肿胀是重要的危险信号。当关节附近的 肌肉损伤或训练过度后导致肌肉肿胀,在训练当中就极易导致关节 和肢体的损伤或骨折。当其发生率达到参训人员的 10%以上,应及 时调整训练内容、时间或强度。

  3、对训练中已发生损伤或具有其他疾病及发育畸形者,应特别 予以重视,并进行重点监督。

本文地址:http://www.gawce.com/news/9289.html    阁恬下 http://www.gawce.com/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